每天2个小时,你利用好了吗?
标题:《每天2个小时,你利用好了吗?》
活到老,学到老。不管立足于哪一个行业,专注于哪一项专业技能,都离不开一辈子的持续学习。
上学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读书去思考。上班之后,时间仿佛开始加速,手上总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加班。各种纷繁杂乱的工作任务,悄悄地占用了我们安静思考的时间,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待办事项和紧急事务中,失去了规划未来的时间和精力。
网上有一个关于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的段子。
在卢瑟福实验室,有一名学生工作非常努力,每次去实验室的时候,卢瑟福都能看到这名学生的身影。有一天晚上,卢瑟福来到实验室,又看见了这名学生,于是就问他,“你是不是每天早上也在实验室这边干活?”
“是的”,学生肯定的回答声中,略带几分自豪,仿佛在等待着卢瑟福的表扬。
卢瑟福非常惊叹,立马问道,“如果这样的话,你平时什么时间思考呢?”
卢瑟福说得没错,毕竟做实验和体力劳动不一样,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用实验结果数据,去证实或者证伪自己的假设。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清晨刚起床的时间,是用于思考的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不会早起,早起的人一般都有自己时间的规划和对未来的期许。早起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确实很多成功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如果你平时7点起床,8点上班,不如提前早起2个小时,每天5点起床,给自己2个小时思考或者读书的时间。
这短短的2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没有电话的干扰,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一个人在桌椅前坐下,点亮台灯,仿佛照亮了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里,可以冥想,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感悟自己的内心想法;可以总结,把自己昨天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做个总结分析;可以计划,想一想今天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后按照先后顺序列出待办任务清单;可以读书,在自己喜欢的书中汲取知识和能量。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练习钢琴,每天多长时间合适?
有人给出了一张图表,作者说,她对儿童练习乐器经过了多年观察,总结了"练习效果"和"练习时间"之间的关系。
图上有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高效练习者,常见练习者,和极低效练习者。横轴是每天的练琴时间,纵轴是练习效果。
从图上可以看出,高效练习者进入状态很快,当练习时间达到2个小时的时候,高效练习的儿童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效果水平,4个小时以上就不再产生可观测的效果差别。
大部分儿童归到了常见练习者这条曲线,当练习时间达到2个小时的时候,能够达到50%左右的练习效果。4个小时的练习,能够达到80%左右的练习效果。
而低效练习的儿童,可能很多人内心并不喜欢弹琴,专注度不高,练习2个小时之后,还没能完全进入状态,练习效果也是非常有限,聊胜于无。
注意力是个稀缺的资源。也许,上面的数据只能算是网友自己的个人经验总结。但高考时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考场时间,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确实也在2个小时左右。
所以假如能够专注思考,每天清晨的2个小时应该还是非常够用的。
如果你也想加入月诚故事 100 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