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诚故事100天计划】第72次打卡
标题:《妈,我把碗打碎了!》
唐小小高中的时候,学习比周围人要更加刻苦用功一些。终于等到高考,成功考取了一所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学,也许在这里才能够有一些安心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夜晚闲暇之时,一家人会聚在一起打扑克,经常三个人玩斗地主,或者多找个人一起玩拖拉机。本来是一个还算挺好的家庭活动,但是唐小小每次摸牌的时候,总是要慢一拍。毕竟人小手小,单手拿牌有些吃力,一只手要拿住那么些牌,免不了动作会慢一些。
爸爸很啰嗦,在旁边经常会一直教育唐小小应该怎么拿牌。有一次,唐小小手上的牌没拿稳,又被爸爸看到了自己的牌,爸爸直接就大声教训起来,怎么拿牌的,怎么这么笨,你没脑子吗?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就是不会拿牌?
看到爸爸一脸怒气的表情,唐小小没敢吱声,但是性格却越发变得敏感和胆小。以至于后来产生了一种对扑克牌的恐惧和排斥,每次看到别人打牌,唐小小脑子里就会回想起爸爸怒喝般的训斥声。
唐小小家教严厉,父母希望唐小小长大了能够考上重点大学,所以从小学开始,就会辅导唐小小的功课,尤其是数学。
小学那会儿,数学是唐小小的弱项,两位数的加减勉强还可以理解,到了三年级的乘除法运算,感觉头都大了一圈,做作业的时候不断出现做题困难。每次爸爸给唐小小讲解完数学题目,都不忘要顺口批评教育一下唐小小。爸爸苦心辅导了几年,没少讲道理,也没少打骂,弄得心力交瘁,但唐小小的数学成绩依然没什么提高,反而平添了许多烦恼。唐小小一直很困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厌恶。
因为不断地被批评,唐小小有些自卑,性格敏感,有意无意地会特别在乎别人的眼色,一旦别人不开心了,自己心中也会充满了恐慌。
有时候,唐小小作业提前做完了,和父母在一起看电视,遇到好笑的地方,唐小小并不敢先笑出来,而是不自觉地会小心翼翼地先看看自己的父母,只有看到他们笑了,自己才敢跟着一起笑。想起来,这是多么好笑的事情,却又那么可悲。
高中文理科分班,唐小小去了文科班,终于可以不再翻看那些枯燥的数学书本了。唐小小给自己许下了一个愿望,一定要把文科功课学好,等将来高考,去一个离家远远的城市,越远越好!
唐小小有个要好的同学小赵,每次不开心的时候,还好有个人能够聊到一起。
有次去小赵家里写作业,快到吃饭的点,小赵帮妈妈拿碗筷,一不小心手上打滑,把碗打碎了。小赵大喊一声,“妈,我把碗打碎了!"。还在厨房那头的妈妈很平淡地回了一句,“没事,碎碎平安。笤帚在这边,把地面扫一下,防止碎片扎到人。”
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给唐小小的印象却特别深刻。记忆中,唐小小总是家里挨批评的那个,如果自己把碗打碎了,不用说,一定免不了一顿批评和教育。
批评是一种艺术,很少有人能够不带情绪的批评别人。从唐小小的故事,想到了另外一个关于如何批评别人的小故事。
故事大概意思是说,一天中午,老板去他的一家工厂看看,路过仓库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工人正在厂房内吸烟,而仓库的墙壁上,醒目的红色标语写着,“禁止吸烟”。
如果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用手指着标语,然后厉声指责工人,“你们都不识字吗?”
但是这位老板没有这么做,而是走到工人面前,掏出口袋里的烟盒,弯下腰给每位兄弟发了一支雪茄,笑呵呵地说,“兄弟们辛苦了,要是你们能够到外面的空地那边去吸烟就更好了!"。
老板没有直接批评任何一名工人,反而给每个人发了一支雪茄作为礼物,尊重他人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如果一定有必要去批评别人的时候,可能采用间接的方式,委婉地指出对方的不当行为或者言语,会是一个更加有效的办法。
故事讲完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你也想加入月诚故事 100 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