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诚故事100天计划】第71次打卡
标题:《看,他在专心创作!》
小杨妈妈做好饭菜,端着盘子从厨房出来,看见宝贝儿子小杨拿着彩色的荧光笔,正在客厅的墙上乱涂乱画。杨妈是个爱干净的人,平时看到木地板上有些灰尘,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扫帚清扫干净,再用抹布擦拭一遍。这可好,洁白无暇的墙面硬生生地变成了抽象派线条艺术画。
杨妈刚想上前一步抢下儿子手中的荧光笔,杨爸连忙不动声色地拉住了杨妈的胳膊,悄悄使了个眼色,带着杨妈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杨爸说,嘘~,我们小声一点,儿子正在专注地"创作”,先别打断他的注意力,让他能够专注地把自己的作品完成。于是杨爸和杨妈轻轻地关上了房门,没有打断儿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很多孩子上课的时候,听课没几分钟,就会注意力分散,不由自主地思想开小差起来。而另一些孩子,却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小吴从小上下学都是自己一个人回家,没有家长接送。爸爸是个工程师,每天工作忙到很晚才回家,妈妈回家会稍微早一些,一到家就忙着赶紧把一家人的饭菜做好。小吴很小的时候,就分床睡觉了,到了再大一点的时候,小吴占领了爸爸的书房,有了自己独立的一间房间。每天放学之后,小吴就会在自己的房间里,关上房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当天的作业。
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仍然需要上班,小吴就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一个人搭积木,或者安静地看书。家里的书架上有很多的中外书籍,小吴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和《DK儿童百科全书》,有时候看书入了迷,不知不觉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爸妈除了管吃管喝,基本没有操心过小吴的学习。有时甚至还会叮嘱小吴保护眼睛,少看点书。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曾经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 - Maria Montessori)。虽然中英文意思稍微有些出入,但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小朋友在3、4岁的时候,注意力只能够持续3到5分钟。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会增长,稳定性也会增强。7到10岁左右的小学生,注意力时长可以达到大约20分钟左右。随着年龄继续增长,等到了中考和高考的时候,会发现,各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大多会在1.5到2个小时的样子,而高考语文的时间长达150分钟!
也就是说,大家需要在150分钟的时间里面,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卷面答题。
培养"专注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从小坚持每天练习钢琴。
俄罗斯钢琴家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说自己每天会有3到4个小时的时间练琴。因为练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即便一天只有3到4个小时的练习时间,也会非常疲惫。
记得看过一个实验数据,发现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人,练琴的学习效率很高。在实验结果图上,学习效果和时间的关系,形成了一条类似于对数函数的曲线。刚开始进入学习状态需要一点时间,接着学习效率会快速提高,等到2个小时之后,学习效率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最后到了4个小时后,注意力就像吸满水的海绵,很难再继续集中,这个时候也几乎学不进去什么东西了。
波兰钢琴家肖邦是一名伟大的天才钢琴家,更是一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肖邦认为学生每天练琴时间尽量不要超过3个小时,因为弹琴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超过3个小时之后,人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不再适宜练琴。然而空闲的时间,可以去看看其他钢琴家的演奏,去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可以去思考和领悟,让自己弹出更动人的旋律。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小时候,我们能够专注一件事情3分钟,到长大后,有人依然会每天3小时练习自己的核心技能,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成就,这就是成长。
有一天,他们也成为了爸妈,看见孩子兴趣盎然地在专心做一件事情,他们也会像父母一样说,“看,他在专心创作!”
故事讲完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你也想加入月诚故事 100 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