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诚故事100天计划】第69次打卡

标题:《会聊天是一种技能,会聊天的人最幸福》

哈佛大学在1938年开始了一项关于幸福的研究项目,想要弄明白,究竟哪些因素会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

这项研究一直持续了80多年,项目负责人到现在也已经换了好几任。2015年,哈佛大学负责项目的"Robert Waldinger"教授在TED演讲上分享了项目的研究情况《什么造就了美好生活》(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7/04/over-nearly-80-years-harvard-study-has-been-showing-how-to-live-a-healthy-and-happy-life/ )。

研究发现,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幸福和快乐的主要因素。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会聊天”。

刘大妈是街道社区的一名热心群众,退休在家之后也没有闲着。刘大妈每天早上5点多,天一亮就会起床,然后穿上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去小区旁边离家最近的一个公园散步。

这里有很多老同志,刘大妈看见每个"老熟人"都会满脸笑容的打个招呼。来公园晨练的,大多是附近小区年龄相仿的街坊邻居,即使只是经常碰头并不认识的新朋友,刘大妈也会笑呵呵地打个招呼,结果一来二去就真的熟识了。

刘大妈的话其实并不多,但却是街坊邻居心目当中公认的那个会聊天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找刘大妈聊天,家长里短,说说自己心里开心或者烦心的事情,有时还会让刘大妈评评理。刘大妈总是很认真地倾听别人说话,除了时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与认同,偶尔还会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有一次,王妈找到刘大妈发牢骚,说自己家姑娘都已经26岁多了,还没有谈对象,着急死了。刘大妈虽然不是专门的媒婆,但是经常聊天,所以也多少知道一些别人家的家事,像谁家小朋友考上哪个大学或者毕业去哪里工作了,也都听说过一些。所以"嗯嗯的"听完了王妈的烦心事,刘大妈顺就嘴给介绍了几个合适的对象。王妈诉完苦水又获得建议,心情变好了不少,不管最后能不能相亲成功,在王妈看来,刘大妈就是个能谈心会聊天的知心大姐。

聊天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聊天,聊天的内容除了你我最近遇到的事情,就是有一些在其他文章当中看到的故事或者观点想要分享给对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聊天,有些人一说话没几句,就会把天聊死,让人再也不想聊下去。

而想要生活幸福,会聊天是一门必修的技能。有的人聊天,句子一开头,总是会说"我我我,我今天怎么怎么了”,如果擅长讲故事,故事绘声绘色,或者对方善于倾听,那么聊天尚且还能继续下去。如果对方也是"我我我"类型的选手,就变成了尬聊的场面,谁也没有用心去听对方在讲什么。

聊天本身是一个自我暴露或者自我隐藏过程。遇到关系亲近的家人知己,很多人常常会倾诉自己心里的苦水和各种牢骚,会导致过度地自我暴露,而遇到不熟的陌生人,会在聊天过程中本能地选择自我隐藏。

而真正会聊天的人,自然地会在聊天的过程中让别人获得被重视的感觉

如果是私聊,句子往往更多是以"你"字开头,“你你你,你如何如何了”。如果能够帮助到别人,就给别人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能够帮助别人平复情绪,就安慰一下别人,如果别人遇到开心的事情,就一同分享别人的快乐。所谓的"会聊天”,其实不过是经常换位思考,重视对方感受

如果是自媒体运营,一样需要重视用户的感受,文章内容或者对用户有帮助,或者幽默有趣,或者所讲的故事特别吸引人。咪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确实,自媒体运营也需要时刻从"功利"的角度去思考,这篇文章对用户有利吗?所谓的"会聊天”,其实不过是重视用户的利益。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一个让自己短期内变得"会聊天"的内部训练方法——复述电影法

简单地说,就是找出自己喜欢的电影,把完整的电影切分成为大概15分钟长度的几个片段,然后尝试用3到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述自己看到的电影场景和故事。练习熟练之后,再慢慢增加复述难度和设置各种障碍,最后尝试在10到15分钟之内,复述完完整部电影。整个练习过程就如同游戏闯关一般。

“会聊天"和任何技能一样,无非是熟能生巧而已。一个经常不讲故事的人很难把一个好故事讲好。因为平时我们很少会去刻意练习"讲故事”,所以通过这个方法,只要坚持一两个月就能见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会讲故事,会聊天。

“复述电影法"只是一种技巧,真正打动人心,依然靠的是真情实意,是尊重对方。会聊天的人即使很少说话,也总是能够让别人获得被重视的感觉,让自己获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你也想加入月诚故事 100 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