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人直接体验到“知识就是金钱”的地方【月诚故事】
标题: 《能让人直接体验到“知识就是金钱”的地方【月诚故事】》
如果拥有一颗最强大脑,有机会通过做题拿到 2000 万奖金,你会愿意尝试吗?
很多人都曾经以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早在 80 年代初,在一些地方曾经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手术刀不如杀猪刀,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7 月 15 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的一则新闻《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又让人想起了偏安一隅的科研人员。这篇文章很快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如何看待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90 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 - 知乎 - 1,698 个回答》
按理说,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科研人员宁可放弃编制,也要选择辞职呢?一周后,微信自媒体大号「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普通人从中科院辞职的真实故事《我从中科院辞职了:不能晋级,我在这儿熬一辈子?》
有吃瓜群众说,待遇低是导致科研人员辞职的主要原因。而有史以来最有趣的物理学家费曼则总是说,“他研究物理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获奖和拿奖金,纯粹只是因为乐在其中——发现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其中自有一番乐趣。那种‘发现的震撼’,像攫住了一个美妙的新想法,感到这个世界多了一点新鲜的东西,并意识到自己正在见证一个重大的物理事件。为了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常常要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更深入理解一个问题,哪怕是增加一点点的认识,他们也要翻越最险峻的高峰;而最终有所发现时的欢欣愉悦,仅仅是探究世界的乐趣的一部分而已。”为此,费曼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发现的乐趣》,甚至还有一部同名纪录片《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没错,“发现”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是驱动“最强大脑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最强动力。
2010 年,27 岁的年轻人安东尼(Anthony John Goldbloom)发现了这种“最强动力”,于是在墨尔本创建了一个数据建模和数据分析竞赛平台 Kaggle。
什么是 Kaggle?
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三个月前,亚马逊、脸书、微软等互联网巨头联合出了一道有奖挑战题目《Deepfake Detection Challenge》(题目简称 DFDC),成绩排名前五的挑战者可以共享高达 100 万美元(约 700 万人民币)的奖金。出题者一共提供了 470 GB的数据用于机器学习训练,而作为参赛者,则需要训练出高效的 AI 模型,用来找出那些被换了脸的视频。这个挑战赛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目的是针对 Deepfake 训练出更好的 AI 检测工具。目前 DFDC 题目已经停止接收新的提交答案。不过类似的题目还有很多,在 Kaggle 网站上被标记为 Featured 类别,大部分题目的奖金设置在了几万美元的规模。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奖金只是副产品,能够进入 Kaggle 实时积分榜排行前 10% 也只是副产品,更多的快乐还是来自于研究过程本身,通过研究最终寻找到了一个问题的完美答案。也就是说,解决问题本身就很有意思。
当然,Kaggle 排名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如果能够连续进入 Kaggle 积分榜前 5%,本身就说明了你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实力,属于全球紧缺的高科技人才,想去哪家互联网公司都不是问题。比如目前积分榜上排名暂居第一名的 Guanshuo Xu 就是美国纽约 h2o.ai 公司的一名数据科学家。
对于企业来说,出题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真的有一些算法或者数据方面的难题需要解决。通过 Kaggle 平台可以把难题众包出去,不但能够通过竞赛获得最优的数据模型,使用获奖作品,还能发现优秀的人才。目前 Kaggle 平台已经在艾滋病研究、棋牌评级和交通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和一系列学术论文。也就是说,你在 Kaggle 上面解决的题目,大多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难题。
2017 年 3 月,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收购了 Kaggle。三个月后,Kaggle 宣布平台注册用户超过 100 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建模社区。
不管你是科研人员,还是民间高手,都可以参与到这项挑战运动当中来。没错,Kaggle 的目标就是把数据科学变成一项“体育运动”,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为此,Kaggle 还专门提供了免费的计算机网课。其中包括了 Python、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深度学习、数据清洗等等非常实用的数据科学方面的计算机课程,课程的质量和口碑都还不错。等学完课程之后,你可以获得 Kaggle 提供的证书,还可以去参加“运动”锻炼,去赢取积分排名,去挑战高额比赛奖金,去直接体验“知识就是金钱”……
更重要的是,Kaggle 是一个社区,汇聚了全球几十万的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专家。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则更有机会能够“创造并看见”未来。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