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和写作其实是两回事【月诚故事】
标题: 《自媒体和写作其实是两回事【月诚故事】》
做自媒体的人很多,对于新人来说,一定要注意——自媒体和写作其实是两回事。
说到写作,不得不提明代的“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
没错,最后一本是《金瓶梅》,前三本书都属于世代积累型的小说,唯独只有《金瓶梅》是一部独立创作的小说。在不同人的眼中,《金瓶梅》是一本完全不同的小说,所以被称之为奇书。事实上,《金瓶梅》更像是一部严肃小说,非常详细地写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和芸芸众生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这四本书在民间的地位相当巩固。在当时还没有自媒体的时代,《四大奇书》远比《四书五经》要好看得多。尤其是《金瓶梅》,一直是四大奇书当中地位最为稳固的,反倒是《三国演义》的地位最不稳固。
到了清代中期,曹雪芹的《红楼梦》横空出世。虽然有人认为《红楼梦》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金瓶梅》,但从文学角度来说,《红楼梦》是和《金瓶梅》同等级的文学双璧。只不过一个雅,一个俗,大雅不过《红楼梦》,大俗不过《金瓶梅》。
但是写作挣钱吗?
答案是不挣钱。
《红楼梦》现在看来是大雅之作,被很多读者排在四大名著之首。但在当时诗词歌赋才是大雅,次一点的也是文言作品,而像《红楼梦》这种通俗小说其实是上不了台面的。于是《红楼梦》刚成书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涟漪,盛行于世那也是后来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早期的《红楼梦》并不出名,自然也不挣钱。
那么以《红楼梦》为剧本,拍摄电视或者电影挣钱吗?
1987 年,堪称一代经典的 87 版《红楼梦》电视剧上映。虽然后来随着影视作品拍摄水平提高,又有许多新版《红楼梦》上映,但根据大部分网友反馈,87 版的《红楼梦》依然最好看,参见知乎问答《新版《红楼梦》真的没有 87 版《红楼梦》的艺术水平高么? - 知乎 - 689 个回答》。
仅凭网友们的文字描述可能没有直观的感觉,那么可以看一看各版本之间的细节对比:各版【红楼梦】【晴雯撕扇】桥段对比 “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晴雯撕扇”是红楼梦当中的一个重要桥段,是和“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并列的《红楼梦》四大美人图,稍有不慎就会把晴雯的娇俏演绎成泼妇的样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众多的版本当中,明显能够看出 87 版的细节处理恰到好处,每个演员的情绪表达都是对的。
87 版《红楼梦》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上至导演和作曲,下至演员和道具,每个人与物的细节之处,大家全都费劲了心思与心血,只想着要把这部经典之作还原的更加真实一些。
至于剧组的经费,则少得可怜,更别提能不能挣钱。一个一百多号人的剧组,电视拍了三年多的时间,其间所有人的衣食住行、服装、化妆、后期制作的所有开销都需要钱,所以大家一直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平均每集的开销只有 20 万左右。
根据《红楼梦》总作曲王立平之前的采访介绍,他埋头剧组作曲四年多,当时的报酬是每集 250 元。至于演员们,则很多都是地方话剧、戏曲艺术团的台柱子。作为主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有人说她每集的报酬只有 75 元,也有人说其实只有 60 元。而其它扮演丫鬟们的演员,薪酬只有 40~50 元,远远不能和现在的明星们相比。所以, 最终作品好不好,和最终挣钱多不多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再譬如 1960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在当时极其有限的创作条件下,几乎是用一种科研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才创造性的拍摄出了《小蝌蚪找妈妈》,并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如果当时不是用科研精神,而是根据商业利益去创作,可能就没有这部经典作品了。
自媒体不是官媒。官媒以宣传为主,而自媒体的本质其实和公司运营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只有实现盈利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更好地去服务用户,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对于写作者而言,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写出一部经史子集,或者像“四大奇书”一样的经典之作,将来能不能盈利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无论是“四大奇书”还是《红楼梦》,又或者是《小蝌蚪找妈妈》,它们在创作之初就没想着能够靠这部作品去赚多少钱。演员们同样也是,他们几乎用一种专研艺术的科研态度,完成了经典作品的创作。
所以对于刚刚踏入自媒体行业的新人而言,一定要注意,自媒体和写作其实是两回事。做自媒体更像是做销售,需要对盈亏负责;而写作更像是匠人,需要有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两者有时能够相互揉合,但大部分情况下,一个是商业,而另一个是艺术,两者的实际目标截然不同。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