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选择北漂,而另一些人却选择了“景漂”【月诚故事】
标题: 《一些人选择北漂,而另一些人却选择了“景漂”【月诚故事】》
自媒体大号《人间theLivings》最近一期的故事挺有意思。
故事主人公王飞是一名 90 后,在河北大学雕塑系读书。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选择“北漂”,去了旁边的大城市北京找工作谋生。而王飞却南下去了一个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江西小镇景德镇,成了一名“景漂”。
原来,在王飞念大三的时候,雕塑系曾经组织过一次去景德镇的游学。当时是王飞第一次来到这个小镇,结果在这里,王飞发现了一个极为疯狂的文化创意市场,他亲眼看到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创业的成功故事。很多“景漂”们在这里发家,买房买车,办工厂,开门店,过上了中产生活。
王飞所经历的那次游学,正是景德镇瓷器市场最为兴旺的一年,很多人在这里发家也是真的。
当时《中国经济周刊》刊发的一篇深度文章《瓷器的官场生意》,分析了当时国内官场的“雅贿文化”与瓷器市场疯狂之间紧密而微妙的关联。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描述,“送给领导的东西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讲名气,大师名气越大越好;第二,讲价格,价格越高越好。因为领导们之间也爱比较,自己拥有哪位大师的作品。……如果哪一件作品能获得某位高级别领导的中意,那么这位大师的其他作品很快也会水涨船高。”
作品价格多少像是一门玄学。对于外人来说,很难像内行一样判断一件瓷器作品的好坏,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直接看作品出自于哪位大师之手。然而在利益驱使的市场中,大师评选乱象丛生,各种“省大师”、“国大师”逐年增多。
根据 2014 年的经济观察报报道,当时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到最高级别的“国大师”称号——“大师”江湖:千万买一个国家级大师。在当地甚至有“一堵墙倒下来,砸到十个人,七个是大师”的说法。从 2008 年到 2013 年,景德镇的陶艺市场经历了空前的繁荣。最红火的时候,随便一个瓷瓦片都能卖钱,景德镇的摊位更是一铺难求。
但这样的红火日子随着“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相继出台,很快也就结束了。事实上,当泡沫刺破的那一刻,不仅仅只是降温,整个景德镇陶艺市场很快就跌入了冰点。
故事主人公王飞来到景德镇淘金的 2014 年,刚好是景德镇泡沫破裂之后的萧条之年。只身一人,异地他乡。2014 年的王飞,来到了这个一切事物非常陌生的五线小镇。那时的他甚至连陶瓷该怎么去做,都完全不清楚。
2015 年,王飞专门去了当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陶艺,但真正想学制陶技术,还得靠传统的拜师学艺。以往拜师学艺差不多需要 8 年的时间才能出师,而且在出师之前,学徒们更像是师傅的免费劳动力,没有工钱拿,却要每天帮师傅搬货、做饭、料理各种杂事。好一点的师傅,最多也就包个食宿,但再好的师傅,也会在徒弟面前留一手。毕竟市场就这么大,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王飞很幸运,找到了一个愿意包食宿的好师傅,而且只打杂一个月,就让他上手拉坯了。但对于关键工艺方面的疑问,师傅的回答永远都是“要多练,没有秘诀。”
3 个月后,省吃俭用的王飞花完了带来的 2000 元积蓄,实在没钱了,于是就偷偷接了私单。白天帮师傅打杂,晚上“借用”师傅的作坊通宵赶工。师傅发现之后,委婉地说,“下回别这样了,太浪费电了。”
王飞没钱吃饭,在师傅这里呆不下去了,于是去陶艺街练摊,开启了他的“摆摊经济”。同时王飞也没忘记摸索陶瓷技艺,摆摊的五年时间,每年一度的景德镇陶瓷技能大赛王飞从不缺席,每年都能捧个小奖回来。对此王飞直言不讳:“你去追求名,名就会给你带来利。参加比赛,努努力,拿个‘省大师’‘国大师’的名号,干什么都方便了。就像农村人都爱当个小官,这个待遇好。”
2017 年,王飞的瓷器生意遇到了转机,一位来自深圳的老板把他摊位上的瓷器“包摊”了,所有东西一共卖了 9800 元,据说这是当天所有摊位里面的单笔最高成交记录!从此王飞的瓷器生意越做越大,产品开始销往北上广深甚至台湾。王飞也因此有了他自己的小工厂,平时他负责工厂生产和销售,而老婆专门负责维护人情,打点各种往来关系。2019 年,王飞在全国陶瓷职业技能大赛上拿到了全国第 7 名的好成绩,终于具备了申请“国大师”的资格。
在“景漂”的第 5 年,王飞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度过了艰难岁月。
创业不易,王飞来到景德镇淘金的时候,正是陶艺市场跌入冰点的岁月。在随后的几年里,又有大量的制陶工厂和商铺倒闭关门,在这种大背景下能够创业成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不容易的是,2017 年景德镇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景德镇拥有 1700 多年的制瓷史,当地主要矿产资源瓷石、高岭土和煤炭经过上千年的开采,正面临着资源枯竭。也就是说,王飞经过 5 年奋斗好不容易取得的成绩,未来将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风险。
未来王飞会留在景德镇发展,还是会回老家河北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王飞作为一名“景漂”,已经用 5 年时间完成他第一桶金原始积累,实现了许多“北漂”都没能实现的梦想。
创业的机会在哪里都有,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而已。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