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篓子里的“螃蟹效应”?【月诚故事】

标题: 《什么是篓子里的“螃蟹效应”?【月诚故事】》

在工作中,特别需要警惕一种“螃蟹文化”,或者“螃蟹效应”。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医院里面的负责护理的H主任下午接到了负责医疗的Z副院长电话。Z副院长电话里劈头盖脸就指责H主任,“我刚刚看了医院公众号的节日祝福视频,心里很不舒服。都说医护不分家,为什么节日祝福视频里面只有你们的护士,却没有我们的医生?”

H主任想要解释什么,但是电话那头的Z副院长没有给H主任说话的机会,“你不用解释什么,我只是表达一下我的感觉……”

正好Z副院长又有其他电话进来,就把H主任这边的电话挂了。

Z副院长级别比较高,所以H主任不好反驳什么,只是有些懵圈,而且这个视频是昨天连夜赶制出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因为防疫需要,今年的三八节不方便组织线下活动,所以医院院部没有组织活动。但是H主任特别想制作一个视频,来感谢和纪念一下自己部门的战役英雄们,于是前两天就让很多参加抗议的部门同事用手机各自录制了三八节的祝福语。

所有的视频最终汇聚到了H主任这里,不过医院里没人有时间和技术剪辑视频。这可怎么办呢?H主任心里想着这次这个节日的意义不同,这种有纪念和感谢意义的视频要么不做要么做好,于是找了医院不远处的一家照相馆,自掏腰包拿出了一千元钱请人帮忙剪辑一下视频。

因为时间赶任务紧,这个时长三分钟左右的视频,直到夜里23点钟照相馆才通过电子邮箱交付过来。

怀着期待的心情,H主任打开邮箱下载了视频作品。原本以为专业人士剪辑出来的效果会专业一些,但是眼前这个只有PPT效果,看着像是电子相册的视频让她大失所望。

再过一个小时就是3月8日,照相馆的人拿了钱已经睡觉去了。H主任不想把事情办砸了,但是又能怎么办呢?反正别人剪辑出来的也是PPT水平,那就不如自己动手制作吧。于是H主任打电话叫上了一个下属,两人一起动手制作视频,从夜里23点一直折腾到凌晨4点多,才最终做出这个三八节的节日祝福视频。然后通过微信把自己部门的这个视频和文稿发给了院办助理。

院办助理采纳了H主任的稿子,简单编辑之后,赶在三月八日一大早推送到了医院公众号。倒不是因为H主任的视频作品制作的有多精良,而是因为这个作品是用心制作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其他部门根本没有制作三八节的祝福视频。

问题就出在,H主任这次自掏腰包熬夜制作出来的视频,只有护理团队和护理团队分管领导出境,并没有负责医疗的Z副院长出境。所以Z副院长直接打电话挨个骂了院办助理、分管护理的院领导、以及护理团队的H主任。于是才有了上面的那段电话对话。

医疗团队没有制作祝福视频,却打电话指责制作了视频的护理团队。这让人想到了一个寓言小故事。

一个篓子里面,如果只有一只螃蟹,这个螃蟹可以很快爬出篓子。但如果这个篓子里面有两只或者更多只螃蟹,一大堆的螃蟹爪子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拉扯。如果有哪一只螃蟹特别努力的爬了上去。底下就会有很多螃蟹用爪子把它往下巴拉。

H主任就是那只努力往上爬的螃蟹。这次三八妇女节,院部没有安排活动,也没有牵头组织制作视频,所以H主任自己出钱出力加班加点制作了一个自己部门的祝福视频。至于其他部门要不要制作,H主任没有办法干涉,也没有办法牵头。H主任只是为自己的护理团队和援鄂英雄们感到骄傲,所以想要为她们做点什么,最终稿件被院办助理选中发布在了医院的公众号上。

后来院办助理赶紧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快速补做了医疗部门的祝福贺卡。虽然赶制出来的有些粗糙,但也能够勉强平息Z副院长的怒火了。

其实工作中,这种篓子里的“螃蟹效应”随处可见。当你特别优秀能干的时候,就会给周围其他人带来压力。有时候,跟别人不一样特别需要勇气。但是要不要因为“螃蟹效应”就选择自甘平庸呢?

当然不要。与众不同不是H主任的错误,更不能因为别人不愿看到你的优秀,就让自己不再优秀。只有当你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才能爬去更加优秀的篓子,才会有机会和更加优秀的人在一起合作!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strong>【月诚故事】</strong>

微信公众号:<strong>【月诚故事】</strong>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

<img src="/img/wechat.png" alt="【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