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小事做好就挺好的,水到自然渠成【月诚故事】

标题:《能把小事做好就挺好的,水到自然渠成【月诚故事】》

曾几何时,Roadstar公司是无人驾驶领域的明星公司,不但上过央视新闻,还曾以1.12亿美元的融资额度,位居无人驾驶专车服务领域的第二位。公司拿到过丰田集团200万美元的开发项目,也曾是2018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唯一官方指定的无人专车运营服务提供商,未来发展前程一片大好。

但到了2019年1月21日,Roadstar公众号突然发布了一篇文章,公开宣布开除其中一位联合创始人,一下子把公司的内讧矛盾公开了。随后事件继续恶化,曾经最耀眼的无人驾驶明星企业,最后走向了法庭和清盘。

项目清盘之后公司被投资方告上法庭,据说已经闹崩的三位创始人还得承担一亿元债务的连带责任。

这就是做大项目的风险,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加倍放大。如果做成功了,项目回报惊人;如果做失败了,损失也是相当惨重,甚至一辈子没法翻身。

比如曾经“不差钱”的王思聪,因为熊猫直播项目失败,最后发公告称,“熊猫互娱近20亿元巨额投资损失全部由普思投资及实控人自己承担。”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再比如在各种行业之间来回跨界,以“首席忽悠官”自居的罗永浩,干的全是大项目,但似乎中了“干一行、垮一行”的魔咒,最后欠下了巨额债务,被法院列入限制消费名单。直到最近的“鲨鱼皮”新项目,似乎也没能让罗永浩走出困顿的魔咒。

创业很难,想把大项目做成功更难。那些所谓的大项目,其实也是从一个个小项目的成功累积出来的。

英国有个隐秘的富豪家族“施怀雅家族”,已经经营了200多年,一直特别低调,但是集团规模却越做越大。

1816年,23岁的施怀雅在英国利物浦开办了一家企业,生产经营羊毛纺织业务。当时英国的羊毛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极强,施怀雅的业务也是越做越大,到了1866年,施怀雅在上海成立了太古洋行,扎根中国市场。

太古洋行做生意特别保守谨慎,一般只涉足熟悉的领域,而不会轻易触碰陌生行业。因为贸易规模做大了,太古洋行成立了太古轮船公司,方便海运货物。因为太古轮船公司规模做大了,需要自设维修设施,太古洋行就在1900年在香港东区鱼涌买下一块地,兴建太古船坞。等到1972年,又在位于新界的青衣开办了新型现代化造船厂。

等到香港房地产兴起之时,太古洋行原来的船厂土地又变成了太古地产的现成资源。不急不忙中,太古地产发展成了香港第二大地产商。即使在北京,他们家的三里屯太古里也是家喻户晓。

在外界看来,太古洋行过于保守,行动迟缓,到现在都还没有涉及电商业务。但人家真的不差钱,仅仅是太古地产就能获得每年一百多亿港元租金。而且施怀雅家族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国内大部分可口可乐的生产销售,据说这项业务每年能够赚到400亿,所以一点也不着急。

太古洋行的成功是一环扣一环的,从一点点小事开始,一件件的做好。结果水到渠成,做成了“干一行、成一行”的商业巨无霸。

对于自媒体写作和运营来说,虽然规模比不上“给飞机装倒档,给黄河安栏杆。给长城贴瓷砖,给珠峰修电梯。”看似是个“小项目”,但起码项目失败了也不会让你掉入巨额债务的陷阱里,还花时间读了点书,还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考了点东西,绝对属于小投入低风险的优质项目。

只不过每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任务,对于新人来说可能会难了一些。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和运营有兴趣,不如先关注【月诚故事】,阅读更多关于自媒体写作和运营的文章。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月诚故事】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