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也有它的意义
标题:《心灵鸡汤,也有它的意义》
心灵鸡汤,被人称为鸡汤,喝完之后,好像吃了些什么,却又不解饿,结果喝完了只是水饱,肚子里依然饥肠辘辘。很多人喝了不少鸡汤,生活也还是那样,需要面对的困境依然存在,于是会感慨,心灵鸡汤没有用,甚至觉得有毒。
没错,心灵鸡汤确实不是鸡肉,想要解决实际问题,还是需要学习专业的技能。但心灵鸡汤如同油盐酱醋一样的调味品,能够在精神上给人力量和支持。
今年四月,电影《米花之味》全国上映。这是一部小众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刀光剑影的儿女情仇,有的只是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残酷现实,和这个环境下平淡而又真实的真挚亲情。
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位外出务工的母亲,在返回农村老家之后,和女儿喃杭之间从陌生疏离,到相互理解的故事。
女儿喃杭12岁,正好处在青春叛逆期,喜欢玩手机,爱撒谎,经常和同学吵架,还曾经在寺庙偷钱。母亲刚回来的时候,女儿躲在被子里不愿意见母亲,简单的一句话,“还是听声音好一点。“让母亲感到心酸。但女儿也会因为母亲被外人说坏话,而选择用偷钱的方式来报复。两个人看似一言不合,却又如此相像。
有一天晚上,女儿偷钱去网吧通宵上网。母亲知道了很生气,去网吧找到女儿。母亲没有责骂女儿,甚至没有惊动女儿,而是一个人在网吧外面守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一起坐上车,女儿坐在车后面,暗自悄悄观察母亲的表情,一言不发,两个人像是陌生人一样,忽远忽近,相互试探,彼此对抗。一件件的生活小事串联在一起,母女俩人最终相互理解,达成和解。
越是简单的故事,越不容易讲好。就好像看似简单的鸡蛋炒饭,却能以小见大,看出一个厨师的厨艺功底。《米花之味》的故事就属于这种,导演鹏飞用最朴实流畅的叙事,把一个个平淡无奇的小故事变得引人入胜,用随手拈来的小幽默,把一场场母女冲突化解,常常会让观众会心一笑。故事向前推进,像海浪一次次拍打沙滩,把情绪推向高潮,直到母女两人最终和解,故事剧终。
在影片结尾,音乐响起,母女两人身着傣族长裙,在溶洞里跳起了家乡的民族舞蹈,婀娜身姿在水影中倒映,光线反照在岩壁上,刻画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轻盈诗意。
看完这部清新治愈的电影,让人有种温暖却又说不上来的感动。这种感觉,大概就是心灵鸡汤的作用,虽然没有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但是喝完之后,心里会暖暖的。
人生变幻莫测,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与高峰,比如学习和考试的成功或挫败,工作和事业的得意或失意,爱情和家庭的美满或落寞。当你成功的时候,很多人会给你锦上添花,这种感觉并不会有多深刻;但在你失败的时候,一个雪中送炭的人会让你记住很久。
心灵鸡汤的意义大概如此,吃饱的时候,不必喝汤;只有饥饿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