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试错成本,你想象不到

标题:《创业的试错成本,你想象不到》

经常观察和研究一些厉害的人,总能发现很多值得自媒体人学习的地方。

比如,王利芬博士的故事就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

从履历上来说,王利芬是无可挑剔的。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十几年的央视工作经历,央视多个知名电视节目的总制片人、主持人,多次前往美国参加调研和培训。因为制作创业类节目《赢在中国》,王利芬结识了马云、柳传志、史玉柱这样的顶级人脉资源,还让自己也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2010年,王利芬从工作多年的央视辞职,在北京创办了优米网。和众多草根创业者相比,王利芬是含着金钥匙开始创业的。优米网刚一上线,就邀请到了好友史玉柱过来站台,还举办了一场类似于"巴菲特午餐"的拍卖会,拍卖了史玉柱的3个小时面谈时间。优米网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但优米网的开销还是太大了。最初的网站是找印度人设计的,办公室坐落于北京朝阳区高档写字楼,上下两层1900平方米,十分上档次,刚起步就有七八十个研究生和本科生员工。

随后两年,优米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扩大的是公司的团队规模。2011年,优米网公司的团队人数即将达到150人。马云对王利芬说,你把人数砍掉至少三分之一,还是做同样的事情,这么干就行了。王利芬这么做了,公司的整体效率也确实因此提高了不少。

刚初创的优米网,并没有多少积累用户,才过去两个星期,王利芬就发现订单下滑,渐渐没人买单,而房租和人工的费用时刻都在。出师不利的王利芬立即外出调研学习,等回来之后选择快速止损,关闭了上线刚两周优米网。

王利芬博士没有气馁,一直在不断的试错和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试错是有成本的,试错的步子迈的越大,成本也就越高。有时步伐太大,会造成无限的伤害。

创业者罗永浩是个有情怀的人,早年的罗永浩做过各种倒卖生意,后来因为加入新东方担任英语教师一举成名。在新东方的6年,罗永浩是成功的,讲课风格极具感染力,离职后的罗永浩创建过网站,开过培训学校,也曾经演讲过,出书过。直到2012年创办了锤子科技,从此改变了命运。

当时的智能手机行业生机勃勃,谷歌公司为了对抗苹果手机,大力推广开源的安卓手机系统。有芯片,有系统,有代工厂,手机的组装方案万事俱备,只需要组装在一起就是一部手机。销售网络也可以借鉴小米模式,跳过渠道商,直接在网上销售。乍看看起来,组装手机和销售手机都没有什么难度。

锤子科技成立两年后,第一部锤子手机正式发布命名为Smartisan T1,罗永浩的现场演讲极其成功。

然而世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因为良品率不高,以及各种小问题,锤子手机的口碑直线下降。更糟糕的是,组装手机的厂商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极其严重,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没能够独善其身,直接面临销量下滑,以及各种售后问题。

说到底,产品是靠竞争力说话的。同样价格的手机,差不多的配置,如果多堆点料,营销的预算就会减少,如果多砸点广告费用,产品成本就得拼命压缩。

根据知名媒体《财经》报道,锤子科技总共发布了7款手机,总共销量300万台。

一旦现金流断裂,糟糕的事情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件接着一件。但是手机项目投入太大,已经烧完了十几个亿的融资,罗永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知道将来何时能有翻身的机会,但从创业的角度,还是希望罗永浩能够早日成功,成为一个励志的成功案例。

相比手机项目这样的大投入,自媒体大佬罗振宇就聪明许多。同样是从央视辞职,辞职之后的罗振宇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在自媒体上发布60秒语音。用田朴珺的玩笑话说,我男闺蜜是个每天坚持60秒的男人。而用罗振宇自己的话说,我是被绑架的。

罗振宇说,其实他不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只是因为被习惯绑架了。当第一条语音发出去,自己只有5个用户,就是自己办公室里的5个同事。过了一个星期,用户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不能说停就停了,结果积累的用户越来越多,达到了一千多万。每天看到有那么多的用户,不发也得发,所以习惯成自然,就每天一条的节奏,一直发了几千条语音内容出来。

发语音也是自媒体的一种,每天一条语音,即使成本再高,也高不过手机项目的试错成本。

如果制作电影,可能会血亏。比如《终结者6:黑暗命运》的制作成本接近两亿美元,结果上映第一周的票房成绩却无比惨淡,目前估测至少要血亏1亿美元。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创业者来说,积累用户就是储备粮草,自媒体写作和运营无疑是各种试错方式中,成本最低的一种。如果你连粉丝用户都还没有,赶紧动起笔来,开始写吧。


微信公众号:【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

联系邮箱:messages (à) intorich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