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好语言,就到环境中去
标题:《想要学好语言,就到环境中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说,那些经常在水里游泳嬉戏的鸭子,因为江水环境温度的回暖,总能最先察觉到春天的来临。
环境像是一个大染缸,能够把你染成同样的颜色。如果你想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前往这门语言的母语国家,在环境的影响下,每天使用这门语言学习和生活。
油管视频网站上有位俄罗斯姑娘,想要学习德语。在俄罗斯的学校里学习了好几年,但是德语水平还是普普通通,没法很好地用德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暑假的时候,姑娘一个人去了德国,按照之前做好的攻略,去了德国东部的一个小镇,而不是柏林这样的大城市。小镇的物价水平相对便宜,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的语言学校学习德语,费用竟然比在俄罗斯学习便宜很多。
德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很平均,小镇的语言学校虽然收费低廉,教学质量却依旧严谨。半个暑假的时间,姑娘的环境里只有德语,想要出门去买点东西吃,必须得说德语。等暑假结束,姑娘的德语水平大幅提高,参加了一次德语的语言考试,成绩大幅提高。很多同学都很诧异,怎么才过了一个短短的暑假,人家的德语就这么厉害了。
自媒体写作其实也是语言的表达。如果想要学好这门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到环境之中,自己注册一个自媒体账号,每天笔耕不辍,更新文章。自己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就查找一些类似的自媒体账号。多看一看,多写一写,学习人家的写作风格,自己写多了,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写作风格。重要的是,融入这个写作创作的环境中去。
美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摄影师叫做斯宾塞·图尼克(Spencer Tunick),出生于纽约橙县米德尔敦一个犹太家庭。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所拍摄的内容和别人不一样。他擅长拍摄和记录公开场所的裸照。从1994年至今,他已经在全球多个城市,组织和拍摄了75场大型裸照活动。全球共有超过80000人曾经为他的艺术献身。
那么,裸体志愿者在拍摄过程中会感到尴尬吗?
一个人如果在公开场合拍裸照,肯定不是件好事,但是周围一群人都是这样,答案就不一定了。
英国有位姑娘汉娜·托姆斯(Hannah Tomes),是个专栏作家,22岁时曾经在英国东北部的赫尔市参加过图尼克组织的活动。她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了当时的感受,“我们脱衣的等待时间越长,就越紧张,大脑陷入一种恐慌。“但当脱下衣服,正式开始拍摄活动之后,托姆斯自己都非常诧异,为什么突然之间就适应了环境,摆脱了所有的尴尬?到了2017年,这部名为《赫尔之海》(Sea of Hull)的摄影作品在赫尔市的福林斯艺术画廊展出。
也许这就是环境的力量。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书中说到,“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数量在人类社会中经常性地会产生一种充足的理由,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
有个寓言故事《聪明的国王》。
故事里,国王威严且聪明,王后美丽且智慧,备受大家爱戴。有个女巫,特别嫉恨这个国家的安宁与快乐,于是在一天夜里,悄悄潜入城里,在井水里下毒,只要喝了这井水的人就会变成疯子。果然第二天,除了国王和王后,所有臣民都疯了。但是街头小巷的人们纷纷都说,国王和王后才是疯子。眼看女巫的计谋将要得逞,皇后命人从井里打水过来,然后和国王各自喝下了井水,也成为了和其他人一样的疯子。这时,举国欢庆,所有人都在欢呼说,他们的国王和王后终于又恢复了理智。
环境对于一个人,影响巨大。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去到坏境中去,每天使用这门语言学习和生活。而想要在自媒体写作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同样需要去到环境中,每天阅读和写作。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写作自己的文章。正如卞之琳在《断章》里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月诚故事】自媒体运营小白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