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即使在沙漠里也能写作
标题:《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即使在沙漠里也能写作》
大脑是个神奇的器官组织,大部分时候,你的大脑不会产生任何灵感。当你忙忙碌碌了一整天,你的一天就会很快过去,依然没有灵感产生。但是读书和旅行是个例外,它们的共同地方,是会把你带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不断让你产生新的想法。
作家三毛曾经在书里提到,她和老公荷西住的地方,叫做"金河大道”。《撒哈拉的故事》也就是在这个被称为金河大道44号的房子里写出来的。然而当粉丝们随着三毛的故事,好不容易找到这个房子的时候,还是难免会被眼前的景象吓到——这个简陋的房子,真的曾经是三毛的家吗?
“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啊!",在书里,这里是沙漠中最美丽的家,她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于这房子的喜爱。但在现实中,这里只是一处位于坟场区的简陋房子,正对面是一大片的垃圾场,再远处是看不到边际的撒哈拉沙漠和广阔的天空。家的后面是一个高坡,大块的石头和硬土。而房间里,是暗淡的走廊,和干裂的地面。墙上有个缺口,不分白天黑夜地往里灌风。
《撒哈拉的故事》上市之后,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后来也一直常年排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但是看了照片才知道,当年三毛写作的地方,居然会是这个样子。
原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即使在沙漠里写作,也能够写出如此美丽的爱情。
1981年三毛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次旅程,前往南美洲游历各国。这次南美之行,三毛专门写了游记《万水千山走遍》。有人说,那个时候的南美洲其实战火连天,时代动荡,但是在三毛的笔下,南美风景独好,让人心驰神往。
《万水千山走遍》看似是一本普通的游记,其实是一个生命的铭刻。她的文字,记录的不但是各地的旅程见闻,更多的是为自己而写,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是写给自己的游记,所以不必刻意去编造内容,也不需要精准地校对每个数据。
很多人在三毛的作品中发现了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是谎言,但是文学创作不是传记写实,真相如何又怎么?结果是什么,并不影响粉丝们对于三毛文字的喜爱,因为三毛就是真相。
很多时候,自媒体写作没有东西可写,是因为我们经历的太少,或者经历的时候,没有及时把经历的东西记录下来,时间长了,记忆也就淡了。
澳洲每年向中国发放5000个打工度假签证,大约每个财年分三批发放。拿到签证的人可以在澳洲停留一年,打工或者学习,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有人曾经拿到签证,去了澳洲打工,但是没有及时用文字或者相机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等到回想起来,才有些懊悔。码字或者拍照,都是记录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换一个环境会让人获得更多的感悟,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记录下你的喜怒哀乐,所有的经历,最终都会在心中沉淀,成为内心丰富世界的一部分。
心中没有世界,即使经常看到听到,也无法说出写出;而心中有个世界,即使在沙漠里,也能像三毛一样,在简陋的房间里笔耕不辍,写出读者喜欢的作品。
如果你也想学习写作,加入月诚故事100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