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能怎么办?

标题:《穷,能怎么办?》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揭晓,三位关注贫穷问题的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获得奖项。再次引发世人对于贫穷问题的关注。其中,班纳吉和迪弗洛两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是一对夫妻,也是研究贫困问题的一对好搭档。2013年,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两人的研究著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在这本书里,作者观察记录了大量穷人的生活方式,并探讨了穷人的贫穷根源。

按照书中的数据,在世界上,有10多亿人口还很贫穷。如果按照金额计算,贫穷线的标准是平均每天的生活费只有16印度卢比,低于这个数额就是穷人。如果换算成美元,大约相当于0.36美元。按照购买力计算,相当于在美国每天用0.99美元生活。没钱会让穷人陷入恶性循环,因为穷,所以没有足够的营养,所以缺乏有效的信息来源,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意外和疾病,整个家庭都会陷入更深的贫穷陷阱之中难以自拔。而那些有钱接受良好教育,拥有健康身体,能够在城市里找到工作的人,会更容易摆脱贫困。

虽然书里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观察了很多穷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整本书都看完了,也没能找出摆脱贫穷的方法。

丹麦非盈利组织"Steps International"曾经联合多家电视台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为什么贫穷?》。其中第五集里,有支爱尔兰摇滚乐队,一心想要帮助穷人,于是乐手鲍勃(Bob Geldof)和波诺(Bono)不断地举办音乐会筹款,游说富人们捐款。两个人的努力感动了很多人,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演唱会,一次次筹集了巨额善款,并捐助给穷人。30年过去,两个音乐人还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梦想,甚至为了弄懂政治经济学,专门去学校进修学习。但是再多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非洲国家贫穷的还是贫穷,贫穷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贫穷仿佛是一种跨代传染的病,如果你穷,往往你的父母也穷。那么,如果你穷,能怎么办呢?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是健康,二是知识。也只有拥有这两样东西,才能让一个穷人有机会摆脱贫穷。

全惠星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六个子女都是哈佛耶鲁博士。用《纽约时报》的话说,“这个成功的家庭,可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金惠星培养孩子的时候,非常注意孩子的身体锻炼,家对面就是尼尔斯湖,于是每天早上金惠星就把孩子们从睡梦中叫醒,完成3000米的跑步任务。大女儿长大之后说,我很幸运,虽然我不是特别聪明,但是拥有强壮的身体,所以我可以在实验室里待上两天两夜,不休息地做实验,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一直成绩优异的原因。母亲让我们一直锻炼,所以身体里就像有个马力强劲的发动机,能够一直工作而不疲倦。

有了健康的身体,再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命运就有了转折的机会。

北大才女刘媛媛因为《寒门贵子》的演讲,被观众认识了。而刘媛媛自己正是一个寒门贵子的例子,虽然母亲没有上过小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母亲却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一直省吃俭用想办法供女儿读书。贫穷并没有斩断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所有可能,刘媛媛最终在困难面前笑到了最后。而这其中的关键,正是教育。

很多人以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懒惰,缺乏上进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穷,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父母穷。而他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也正是为了让你能够摆脱贫穷,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脱贫,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保持健康,并获得一技之长。拥有了健康和知识,最终才有可能摆脱贫穷。


如果你也想学习写作,加入月诚故事100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