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积极快乐的自己

标题:《找回积极快乐的自己》

五月天有首歌唱到,“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你决定不恨了,也决定不爱了,把你的灵魂关在永远锁上的躯壳。这世界笑了,于是你合群的一起笑了,当生存是规则不是你的选择,于是你含著眼泪飘飘荡荡跌跌撞撞的走著。“歌曲MV的背景是周星驰,看哭了很多人,也让人为星爷心疼。

不快乐的人有很多,明明不快乐却要带着伪装的面具,合群地笑着,而内心的悲伤只能自己品味。

很多人会觉得,童年小时候的日子特别快乐,也不知道长大到了什么时候,快乐的日子就没有了。也许小时候的快乐,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新鲜体验。当我们第一次去电影院看动画片,第一次过儿童节,第一次去游乐场,第一次骑车,让我们看到什么都觉得开心,满满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长大之后,日子不断重复,新鲜感就没有了,第一次很开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呢?

想要找回丢失的快乐,可以打开心扉,让自己能够继续接受新鲜事物。比如,厌倦了重复的日子,可以出远门旅行,给自己放一个长假,换一个环境去发现各个地方不一样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另一个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上面。

在《私人订制》节目中,钢琴家沈文裕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去地下室弹奏钢琴。那是他最擅长的事情,也是能够释放压力和情绪的地方。随着一首作品酣畅淋漓地弹完,沈文裕的情绪也随之平复。如果不会弹钢琴,去户外运动,或者做做体力劳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很多人会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去球场打球,打球的时候,大脑不会去思考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哪怕是跑跑步出出汗,也能够调动情绪,让心情晴朗起来。

曾经有个年轻和尚,虔诚地向师傅请教:“师傅,您开悟之前在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继续问到,“师傅,那您开悟之后又在做什么呢?",老和尚回答,“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困惑不解,“那还不都一样,有区别吗?”

老和尚不急不慢地说,“开悟之前,我砍柴的时候想着担水,担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开悟之后,该砍柴就砍柴,该担水就担水,该做饭就做饭。”

老和尚做的事情没有变化,但是做事的时候,一件事就是一件事,不再思前想后。

有人说,儿童的世界观里没有过去,没有太多的记忆,也不会有太多的思考,所以也没有迷茫或焦虑。饿了就吃,渴了就喝,累了就睡,醒了就玩,开心就笑,伤心就哭,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事情上,不会三思而后行,更不懂得回忆悲伤,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据说有一个年轻人写了封长信给杨绛先生,表达了自己对杨绛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自己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收到信之后,回信勉励晚辈,其中最主要的一句话是,“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杨绛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所以找回快乐,读书也是个好办法,毕竟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真正属于自己,一是健康,二是知识。

不管快乐或者不快乐,一天都过去。与其不快乐地度过一天,或者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不如选择快乐,运动或者读书,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


如果你也想学习写作,加入月诚故事100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