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经常不用,一样会荒废

标题:《母语经常不用,一样会荒废》

一项技能学会了之后经常不用,很快就会忘记。从小学到大学,花费了多年时间学习英语和数学,等到工作了之后,很多人的英语和数学就全部还给老师了。不信可以自己动手做几道高中数学题目试试,看看还有多少题目是自己会做的。

网上有位东北小伙,出生在朝鲜族地区,朝鲜语是母语。小伙子小时候很早就会说话,朝鲜语的表达能力很好。后来三四岁左右,小伙被送去上海,周围没有人说朝鲜语,于是5岁左右,小伙子学会了一些上海话,普通话坑坑洼洼,而朝鲜语已经没法正常交谈了。

在山东淄博住着一位俄罗斯老太太妮娜,老人在6岁的时候就来到中国,后来再也没有回去过俄罗斯。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老人早已无法使用母语交谈,只能记得几首家乡的歌曲。

所以,想要掌握好一门技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使用它。

曾经有位青年演员洛桑,模仿能力极强,被央视导演发掘出来,专门在《曲苑杂坛》里面设计了一个系列表演节目《洛桑学艺》。洛桑把自己的模仿能力展现地淋漓尽致,一举成名。郭德纲和洛桑有过一段渊源,在自己的自传《我叫郭德纲》里面这么写到,当时和大他5岁的洛桑一起上街,洛桑走在前面,模仿日本人说日语,郭德纲就在后面模仿日语翻译,两人一起逗笑路人。

只可惜24年前演员洛桑不幸出车祸去世了,才刚刚成名却又早早陨落。郭德纲倒是一直坚持说相声,相声越说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语言技能更是炉火纯青。

有人说,表演吃面条是检测演员演技的一块试金石。吃面条看似是生活当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最能反映出演员的表演功底,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程度。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小品《吃面条》。小品中的陈佩斯把碗里的面吃得特别香,可是仔细一看,人家碗里什么都没有,吃面条的动作和表情全靠生活的积累和观察,表演得惟妙惟肖。

最厉害的是演员侯勇在《人民的名义》里面的吃面表演,不但把白水面条吃出了炸酱面的香味,还把赵德汉这个配角演出了主角的气场。侯勇老师的戏份不多,表演效果却堪称完美。

无论是洛桑,还是郭德纲、陈佩斯、朱时茂、侯勇等等演员,都是靠自己才艺吃饭。如果论长相,他们估计没有出头之日,但从演技来说,他们每一个都是实力派演员。

演员的核心技能是模仿。为了模仿吃面更像一些,侯勇吃了五六碗白水面,为了演好临死前的表情,刘烨在火车上利用零散时间不停地练习,还用相机录制下来方便回看比对。模仿技能就这样不断被使用,一次次在表演中得到提高。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没有哪项技能不需要维护,即使是学会的技能也要每天使用。钢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自媒体写作三日不写,读者便会离你而去。就连母语这般熟练的语言技能,经常不用也会荒废。

如果说自媒体写作和运营有什么诀窍和捷径的话,可能就是每天动笔吧。


如果你也想学习写作,加入月诚故事100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