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和帮助的艺术
标题:《求助和帮助的艺术》
中午正在吃饭的时候,S酱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原来是儿子打过来的,“妈,蛋炒饭怎么做,你上次过来做的鸡蛋炒饭特别好吃,我自己做的好像味道不对。”
S酱在电话里耐心地和儿子说,"……米饭硬点的好吃,上次我把米饭盛出来以后放在冰箱里面,等米饭凉了就会变硬,然后再炒的。……”
“好,我去试试,谢谢妈!“儿子开开心心地挂了电话。S酱的心情也变得不错起来。
看,求助是一门艺术。表面上儿子只是一个寻求帮助的求助者,实际上,儿子在变着花样夸赞自己的老妈,做饭的时候想起来妈妈做饭好吃,于是就顺便给妈妈打个电话,把妈妈夸奖了一番,不但自己快速获得了老妈蛋炒饭的"绝活秘籍”,还让老妈有机会展示出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求助和帮助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之间经常相互求助和帮助,关系才会变得越来越融洽。
有的人特别自强自立,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想着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完成,遇到了困难也一个人抗。但公司是一个团队,作为新人如果遇到不懂的东西不去问人,表面上没有给人添麻烦,但实际上会影响到这个团队的工作进度,没有哪个新人入职的时候,就可以什么问题都没有,或者有了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如果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完成,组团奋斗的乐趣就没有了。
工作中,求助别人并不意味着给人添麻烦,或者低人一等。相反,如果求助的方法得当,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还会给予别人展示专长和才华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同样,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如果有人求助,而且又正好是自己擅长的东西,顺手帮个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有人说,人情就像是一个存钱罐,平时经常帮助别人,相当于往存钱罐里面存钱,这样等到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可以一呼百应,获得很多人的帮助。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别人有时也会给人带来压力。
俗话说,穷国无外交,穷人无社交。当一个收入低的穷人,接受了别人的请客吃饭,受人恩惠,往往会感到不舒服。因为,正常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今天你请我吃饭,那么明天我再回请你吃饭,风水轮流转,一人请一次。这个时候收入低的人会面临两难的境地,如果回请别人,可能请客吃饭一次的饭钱,对于穷人来说就是一笔大额开销,如果不回请别人,会变得像是个蹭饭吃的人。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低的人会渐渐减少社交活动,只要不吃人家的,不拿人家的,就不会亏欠人家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收入低的人更加愿意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能不求人就不求人。
富人的思维有些不同,因为手中拥有更多的资源,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加愿意去求助别人。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甚至可以用高于市场很多的价格,去有偿求助,花钱购买别人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礼贤下士,用自己的热情和愿景打动对方,请求对方帮助自己。所以500强公司可以请到最优秀的人才帮助自己,而刘备可以请到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英雄豪杰来帮助自己。
有意思的是,发现和称赞别人的优点,也是一门艺术。
有人说,中国人发现老外讲中文很好的时候,会竖起大拇指,直接夸赞人家中文说得好,而日本人的演技要更好一些。有位网友日语很好,在日本大阪的一家餐厅里面吃夜宵,刚吃完饭外面下雨了,于是就在店里坐着等雨停。正好餐厅里面有台电视,在播放中日体育比赛,然后就和店主聊天起来。两人聊的很嗨,探讨了两支队伍最近的状态,等到临走前,店主问他,你来自日本哪个地方?网友说,我是中国人。店主倒吸一口凉气,表情夸张得重复一遍,“你是中国人?怎么日语说的这么好?”
日本店主没有上来就夸赞别人的日语说得好,而是用自己的实力派演技,含蓄地表达出了同样的意思,让被夸的人觉得很舒服。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优点,凡是比自己厉害的地方,都值得自己学习。我们不必那么含蓄地,去刻意夸赞别人,但却可以真心地向别人求助和请教,获得别人的帮助,并学习人家的优点。一次好的求助其实是双赢的,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还能够让对方展示才能,并获得一种成就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个成语叫做"助人为乐"吧!
如果你也想学习写作,加入月诚故事100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