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运营所追寻的,是一种生活状态
标题:《自媒体运营所追寻的,是一种生活状态》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dateBegin = datetime(2019, 6, 1)
dateToday = datetime.now()
print( (dateToday - dateBegin).days + 1)
# 92
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月诚故事100天计划”**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几天时间,居然一直坚持了下来。
6月1日儿童节开始码字,从最开始每天完成1篇文章的写作练习任务,到现在每天完成2篇,虽然还没看出什么质变,但至少也在数量上有了不小的进步。
当时绞尽脑汁才能挤出一篇文章,文章中还充满了"虽然+但是"这样不断的转折和再转折。经过了92天的练习,现在写文章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山路十八弯一般的峰回路转,语句看似流畅了不少。
如果再这样坚持下去,自媒体运营应该会变成一种生活状态,每天不停地码字输出内容,再不断地阅读输入内容。
那么每天码字和阅读的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以写作为生,写了快半辈子的短篇小说,却没有一部真正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代表作品。
到了1986年,44岁的陈忠实觉得自己年岁以大,时间有些紧迫,必须动笔写一部能够给自己有个交代的作品了。用陈忠实老师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想给自己造出一部死时可以垫棺做枕的书。”
于是构思了两三年的时间之后,1988年陈忠实一个人,回到了位于西安市西蒋村的祖屋,开始动笔写作。妻子王翠英则留在城里照顾正在上学的孩子。
简陋的房子里,一张小桌一个板凳,陈忠实就在这里专心写作。写了改,改了写,从1988年清明节前后动笔,到1992年1月29日下午,赶在春节之前落下《白鹿原》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白鹿原》从1986年开始构思,到1993年6月结集出版,陈忠实倾尽心血,花费了7年的时间,终于长舒一口气,“总算把事弄成了!七年了,快把哥累死了……”
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版面世之后,举世哗然,国内外读者来信如同雪片似的飞来。石家庄的一位护士在来信中写道,“我想写出这本书的人,不累死也得吐血……,不知你是否活着,还能看到我的信么?”
《曾国藩家书》书里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陈忠实老师虽然只有高中文化,却在只有一张小桌一个板凳的简陋房子里,静心多年光阴,创作出了轰动一时的长篇作品《白鹿原》。
8月31日,也就是今天,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接近47亿的总票房成绩,再次创造了记录。
《哪吒》成功超越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升级为"内地总票房排名"的第二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战狼2》。而《哪吒》背后最大的一位功臣,是一位年近40岁的大叔——导演饺子。
导演饺子本名杨宇,看似一夜成名,但谁又能知道杨宇成名之前的这近40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吗?
也许,这并不叫作"坚持”。
AngelList联合创始人"纳瓦尔·拉维肯特”(Naval Ravikant)曾经给出给40条箴言,其中第15条说:
Building specific knowledge will feel like play to you but will look like work to others.
意思是说,构建"核心技能"对你来说好像是玩游戏,但是对其他人来说看起来像工作。
很多坚持自媒体写作和运营的人,也许同样不能叫做坚持。那些真正需要"咬牙坚持"的,往往是处于痛苦当中的一种状态。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的东西,还要很长时间地去坚持,那得是多么坚韧不拔的毅力啊。
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只有那些运用还不熟练的技能,才会显得吃力。如果是自己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的技能,就会和说话、吃饭、睡觉一样,变成一种生活状态。
自媒体运营也是一样,当相关技能还不熟练的时候,也许需要坚持一下。
但如果已经坚持了100天,那倒不如就继续每天不停地码字输出内容,再不断地阅读输入内容,把这种"坚持”,变成一种生活状态,就如此这般,继续一直延续下去。
如果你也想加入月诚故事 100 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