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们可以试试,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标题:《没错,我们可以试试,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小明去新家,发现自己忘记带门钥匙了,于是去妈妈的单位,找妈妈拿了串钥匙回来。来到新家门口,小明拿出妈妈的钥匙,数了数,一串上面共有6把钥匙。于是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新家这边大门的钥匙是哪一把啊?”

妈妈说,“我还在忙工作,一共就6把钥匙,你一把把挨个试一下吧。”

没错,我们可以试试,很多时候,光考思考可能半天不得其解,只要试一试,答案便见分晓。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次,发明家爱迪生把一个电灯泡,交给自己的助手,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阿普顿,让阿普顿计算出灯泡的体积。阿普顿拿着电灯泡,琢磨了半天,用皮尺仔细测量了各个位置的尺寸大小,然后密密麻麻地在纸上列出各种微积分公式,开始计算灯泡的体积。

计算过程非常复杂,阿普顿半天还没有算出答案。这时爱迪生走了过来,把灯泡放入一个盛满水的量杯,当灯泡完全浸没,水从杯中溢出。这时爱迪生用满杯水的体积,减去剩下水的体积,便算出了灯泡的体积。

没错,计算灯泡体积的方法不止一种,我们可以试试。


央视法制频道花费了10年策划,用了2年时间拍摄,打造出了一部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

看完影片家长们发现——原来,“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问题,只是反映出了家庭的问题。所谓的好孩子,不过是能够听话,按照父母输入的指令做事。无论父母吩咐什么,只要能够乖乖地去做,便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侵占了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去试一试的自由。

《镜子》中的三个孩子,曾经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最后却无一例外的走上了极端暴力的另一面。

14岁辍学2个月的初二学生"泽清"说,“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听完泽清的内心故事,很多人都沉默了。

家明高一辍学,想要做背包客,想要做流浪歌手,想要追寻自由。父亲说,“一个孩子,不好好上学,要自由,要去做背包客,去做个流浪歌手,要自己养活自己,你们同意吗?你们能接受吗?武汉去年有六万五千人参加中考,只有两万人上了高中,你不心急吗?他不和你沟通,他有敌对情绪呀,要是能沟通就好了呀!”

于是父母强行把家明送去了一所特殊的学校"改造”。经过81天的特殊改造,家明最终还是没有重返校园,而是踏上了自己的背包客旅途。

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一面镜子,完美地复刻了自己父母的样子。

然而内心可能却在呐喊着:“谁来理解我呢”,“永远都跟着他们的想法来做”,“已经压了很久的情绪全放出来了”,“不想再被控制了”……

没错,孩子迟早有一天会长大,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我们可以让孩子试试自己的想法,因为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在美国,乔治博士过着还不错的生活。然而在49岁那年,却卖掉了公司,回到自己的家乡印度,创办了一所自己梦中的学校"香缇巴旺”。

乔治博士希望通过提供免费的优质教育,让最低种姓的贫困孩子,也能够去到最好的大学,从而改变他们和家人的命运。

纪录片《天命之女》跟拍9年,记录下了五个印度低种性的女孩的成长轨迹。

没错,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这些原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孩们,人生轨迹从此被改变。虽然整个成长过程充满了矛盾,但最终香缇巴旺帮助孩子们,解开了她们身上那把无形的枷锁。


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可以试试,撰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如果你也想加入月诚故事 100 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