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写作,拼的是文化!

标题:《自媒体写作,拼的是文化!》

每次写不出来文章的时候,总会翻一翻别人的文章,琢磨着别人为什么总是能够不断地写出新的文章呢?

看着看着,想着想着,发现了一些自媒体写作的"套路”。

话说"学写作"和"说相声"有些类似,都是看似门槛很低,其实暗藏玄机。

表面上,只要有一张嘴就可以跨入说相声的行业,可是个人就都有一张嘴,怎么能够区分相声说得好坏呢?相声演员之间到底比拼的是什么呢?

郭德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相声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以为只是相声当中一个段子,结果没想到,真的连相声届的祖师爷"朱绍文"都是高学历。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1894年),朱绍文考取第三甲进士的第一名,在参加殿试的考生中位列第136名。

但朱绍文的艺名却叫做"穷不怕”,网上资料是这么解释的:

朱绍文也失业沦为街头艺人,改行到北京的各大庙会和天桥等处,给观众讲解字意儿说笑话。他随身带的道具很简单,只有一把笤帚、两块竹板和一口袋白沙石的细粉面。竹板上刻有“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两行字,这就是他艺名的由来。

“满腹文章”,“五车史书”。可见想要说好相声,确实拼的是文化。

自媒体写作,同样拼的是文化。随便翻开一篇文章,可以数一数里面有多少素材。

比如《不读书的人,到底输掉了什么?》,这篇文章说了读书的重要性,细数一下文中使用的素材:

  1. 乔治马丁的名言;
  2. 马未都的一档节目,谈论的关于读书意义的话题;
  3. TED演讲《不读书的人到底输了什么》;
  4. 马未都的名言;
  5. 《欢乐颂》,曲筱绡受赵医生的影响,慢慢爱上阅读;
  6. 白岩松的一本书《痛并快乐着》;
  7. 白岩松"阅读才有诗和远方"的演讲;
  8. 罗永浩高中肄业,闲在家埋头苦读几年杂书;
  9. 一个段子:怎么看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10. 《诗词大会》,董卿最喜欢看什么书;
  11. 民国时期的四大美女,充满书香的味道;
  12. 哲学家帕斯卡尔的名言;

文章从乔治马丁的名言开场,引出读书很重要的观点,然后开始不断用各种素材"讲故事”,来作为论据。最后,文章总结了全文,再次强调标题中的观点,读书很重要。全文结束。

看似是一篇议论文,但是因为文章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素材和故事,所以并不会觉得枯燥。这样的文章在公众号里还有很多,一篇文章差不多能够列举出来10个左右相关素材。

有素材的文章,读起来有血有肉,即使不一定会认同作者的观点,也不介意多看几个小故事。

翻开"戴尔·卡耐基"的著作《人性的优点》,可以看到里面都是各种故事素材。每个新的章节一开始,卡耐基总是会先讲个故事,再引出自己的观点。卡内基要讲的道理,往往跟在故事的后面。这样一来,如果读者认同了故事,也大多会认同故事中的道理。

令人惊叹的是,卡耐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素材,书中的小故事随手拈来,一个接着一个。

有时候也会感叹,别人的自媒体文章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素材可以引用。但同样是故事和文章素材,因为来源不同,领悟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有文章,直接照搬了别人文章当中的故事,因为是二手搬运,可能对于素材的出处和原委并没有过多的深入了解。这样的素材引用非常常见,以致于一出现,就会让人觉得又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而有些文章当中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为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描述起来就会生动很多。

没错,自媒体写作,拼的是文化!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经常写作的人,需要经常阅读和收集一些写作素材和故事。只有肚里有货,才能写起来轻松。

有句俗话说的比较通俗,吃什么拉什么。所以每次写不出来东西的时候,还是肚子文化少了。


如果你也想加入月诚故事 100 天计划,欢迎给我邮件留言。